逃离互联网-3

逃离互联网-3

Rayleigh Lv3

0.从话语权说起

互联网,或者说社交媒体,其话语权的分配来自于算法,而算法最看重的东西不是对错,而是声量。因此,在互联网上,火热的东西不一定是正确的,但是我可以说他一定是比平均的认知水平要高一点点的。就像孩子们会喜欢乘法 除法 还有一些其他的有意思的思维小游戏,但是他们绝对不会喜欢微积分这种枯燥的东西。因此,在邓宁克鲁格曲线里面,最有话语权的应该是在第一阶段靠前的人,这些人意识不到自己的局限性,而且极度自信,他能快速纠集大批人马洗劫各个不同的观点,通过各种不同的手段趋同。

0.1 这种话语权的分配带来了什么

首先是词意的异化,膨胀和娱乐化,语言开始向着浮夸,膨胀,极端的方向发展。我在这里简述一下我发现的现象:

0.1.1 花哨的噱头

喜欢用身份,比如xx博士,985这种非常模糊的标签来强化自己的所谓公信力,但是我们知道,隔行如隔山,有的人是文科出身,却总喜欢评论理工科内的事情,Vice Versa。
985工程, 每年的毕业生最低在十万,而同龄人有一千多万,而且再加上专业不同,还有一些实力较为强劲的211,又或者是普通院校水平较高的学生,真的比这些人差么?所谓985 博士什么的真的很了不起么????有什么奉为圭臬的必要???在其展现其专业水平之前,没有任何追捧信奉的必要。

还有一种是:我xxxx,xxxx 我做对什么 我做错了什么。一般是从什么二本到9 又或者是从9去送外卖,又或者是xxxx。先笼统地讲几句,在评论区就把原因归结于智力,家庭,运气,努力这种非常模糊的东西。你们会发现其实学不到任何东西,有或者是一堆人凭着自己浅薄的认识,在时代里面刻舟求剑。
而且很多所谓博主的知识水平,我实在不敢恭维,其学历大多也有水分,有的人只是当年钻了空子,拿了个什么南大的自考本科,也来充985(虽然我向来不喜欢看学历 但是这种行为我更不喜欢 这无异于欺骗)。

噱头化的另一个表现是喜欢堆料,比如我花了多久,多少多少小时,多少多少钱来做某件事情。那么问题来了,多就是好么。比如说耗时xxxxxx(大概六位数)秒 干了什么,什么【万字解析】,深度解析什么乱七八糟的。我只能说中国人在展现苦劳这方面确实是历史悠久了。这有什么意义么🤔。很多事情不是因为厉害,其实大部分情况下只是因为具备了大部分的条件。比如什么中学生造火箭,做游戏,写了一个什么项目 实现了一个xxx神经网络。收获了多少点赞,被xxxx权威转发,被谁回复,都不重要。其实都是噱头,要么是他放弃了什么,比如学业,又或者是其他的什么条件,比如家境。况且,这些所谓的项目,其实你仔细看过,也就那样。
《了不起的盖茨比》中有这样一句话:
每当你想批评别人的时候,要记住,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,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

所以有的人不要觉得自己了不起,另一些人也不要看到别人如何就自卑,面包总会有的。 这世界的方差没有我们想得那么大。只要努力,我们也可以去尽力改变自己的生活。

0.1.2 粗暴简单的论断

你在这里可以看到,所有复杂的问题都可以被简化为其眼前的事情。
这里要数最多的就是属于国际问题。马克思说: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。这就表明了国家应该是一个机器,而不是一个泛泛的 笼统的概念 更不应该是一个有情感的人。国家 民族 人民 阶级 政府是几个不同的概念,这在哪个国家都是一样的。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的主要民族 人民也分为不同的阶级 不同的政府服务的对象也不同,只有明白了这一点,才能识别大多数的错误。
但总有人喜欢把它们混为一谈,达成自己的目的也要,分不清也好,都是很可笑但是也有一些可怕的:
我在这里说一说我的观点:
每一个国家内部都存在着不同的阶级,国家政策往往不能代表全民的利益。美国,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也会有穷人,也会有系统性的压迫,要分清真正的作恶者是谁,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到处攻击。
比如对911事件的态度,许多人拍手叫好,认为这是美国咎由自取,但是美国它不是一个人,难道遇袭的每一个人都有罪么?被劫持的乘客,塔内的游客,在这一刻被简化成一个身份——”美国人“,不论你是否有过错,是否伤害了别人,在这一刻你就是有罪的,因为你是美国人。这种思维是极其粗暴 愚蠢的。
有多少歧视,偏见因这种粗暴的简化而产生,这实际上是对他人的冒犯和不尊重。地域歧视 身份歧视 种族歧视 都是这些粗暴论断的产物

当然了 这里还有其他的粗暴论断 我在这里举如下的例子:
俄罗斯是我们的好哥们儿,乌克兰都不是什么好东西
专家学者都是贪污犯,都应该送去大牢
学历没用
。。。。。。

0.1.3 滥用词汇和故弄玄虚

我给出如下的一组词语:

1
buzzwords = ["认知", "阶层", "信息差", "底层", "上层", "中产", "精英", "觉醒", "结构性问题", "体制", "话语权", "意识形态", "社会达尔文主义", "精神内耗", "元认知", "情绪价值", "工具人", "阈值", "赛博空间", "叙事", "洗脑", "策划好的", "集体无意识", "被驯化", "被支配的恐惧", "系统性收割", "隐秘的角落", "穷人互害", "拆穿幻觉", "宏大叙事", "信息茧房", "赛博废墟", "权力结构", "上层叙事", "身份认同", "底层逻辑", "高阶视角", "平行世界"]

这些东西通常是阴谋论、骗局、散布焦虑、故作玄虚、吹嘘、优越感的好朋友。我很少见到能正确使用这些词语的内容,这只会让有的人感觉很酷,仅此而已,进一步地就是去割韭菜了。仿佛这个世界处处是针对其的算计。更可怕的是,当这种语言方式成为一种流行风格,它就不再是误用词汇那么简单,而是演化成了一种话语陷阱——它让人沉溺于一种“我知道别人不知道”“我已经看穿真相”的幻觉中,不断强化一种被迫害式的自我中心叙事,既塑造焦虑,又出售“解药”;既制造虚假的秩序感,又提供虚假的出路。它不需要逻辑、证据或验证,它只需要语气、词汇和立场,而正是这种“说得像是懂了”的表达,最容易吸引茫然又渴望定位的年轻人,让他们误以为拥有了一套“看透世界”的眼镜,却不知那只是别人用来收割他们的滤镜。他们以为自己“觉醒”了,其实只是进入了另一个牢笼,一个由“高阶词汇”砌成、让人沉迷自我优越和宿命论的语义迷宫。

0.1.4廉价情绪

廉价的正义感。表达自己的道德比践行自己的道德来得轻松得多。去攻击别人比反思自己要轻松得多,去被情绪激活,兴奋起来比持久的努力要轻松得多,因此您就会看到互联网上神来神往,你方唱罢我登场。被廉价情绪裹挟的人,其自身的存在也是廉价的,观点也是没什么价值,更不用提什么思考,今天先生大义 配享太庙 明天又去打倒这打倒那,而且在大概率上今天要打倒的就是配享太庙的人。面对榜样,似乎自己道一声致敬!便可以去共享其荣誉,自觉高尚,什么都不用做。面对恶行(至少他们这么认为的恶行)抽刀更向弱者 对着假想敌发泄一顿暴怒便可以长出一口恶气。其赞扬 感动 暴怒 在现实中一文不值,所以到互联网上来寻求慰藉。
面对很多和自己无关的所谓“公共议题”(为什么要打引号我后面再说),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热衷于去争吵,讨伐,难道真的是自己有正义感,希望一个公道么?无非自我欺骗罢了,生活中面对的问题总要有个出口,这种对自己不痛不痒,热度极高的话题,自然就成为了踢猫效应中的猫。生活的问题还是会在这里,这种麻痹就像吗啡一样,治标不治本。一点虚构的事实,摸到了他们的爽点就可以展开一个美丽的世界,在那里他们尽情地释放,在虚拟的世界和猎犬一样无差别任何带血味的生物,满足自己最原始的欲望。
至于公共议题为什么要打引号,我这里详细道来。
第一 它不公共,很多议题之所以被抛出,只是因为它可以给某些人带来利益,又或者是切中了其内心的羞耻,什么生育 婚恋 住房 以至于政治议题,哪个不是出自自己的利益,有的人大义凛然还自我感动,简直是好笑。
第二 它也不是什么议题 顶多算骂街的提纲 两边的言论是风马牛不相及 小到线上骂战 大到线下互殴 没有一件事情针对的是其所谓的问题本身,无非是找个理由看你不爽 而后开始PK。
最近流行一个什么情绪价值 长期主义,我对此的看法是,你既然喜欢吃鸡蛋,为什么非要去认识下蛋的母鸡呢,你既然喜欢花钱就喜欢花钱,喜欢让别人给你花钱就直说,少拿这些冠冕堂皇的玩意,恶心
这种用钱就能买到的价值,难道就不廉价么。
现在愈发觉得情绪廉价的人就像巴甫洛夫的狗,受一丁点儿刺激就可以发作,实在是有意思,自己的人生就被这块小光板里面的几个字影响了,自己的自由就这样拱手让人,又怎么不是可怜。
当一切尘埃散去,只剩下一地的鸡毛,最后什么都不会有,浪费的只不过是一群人毫无价值的生命。
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攻击行为,实际上是自己的欲望得不到释放,或者是自己的恶气没办法出的一种“以头抢地耳”的匹夫之怒。
还有一种是扯大旗作虎皮,一面高呼“人民万岁” 我不知道其所指代的人民是不是只算和他“志同道合”的人,算不算他的“原生家庭”,他看不起的穷人,他不会关心的人们,他攻击的人们,他只认为,只要我高呼一声“人民万岁”便会有千万的天兵天将来将他的困苦扫清(也许他的困苦就是无法驱使其他人),自己变成一个全能的家伙。我在这里并不要求诸位去当一个圣人,但是这种行为实在是虚伪到了极点,我也不觉得这种人配喊什么人民万岁。
我们来细数一下盘点了多少的廉价情绪:
愤怒 感动 尊敬 悲伤 快乐 正义 自信 同情 共情 懊悔

0.1.5总结

以上就是我看到的现象,想发这个牢骚非常非常久了,一直都很想骂人,这也有可能是 因为我本身也比较孤独,所以去网上找一些认同的时候看到这些恶心的东西,实在是不吐不快。

0.2 被剥夺的注意力

现在,让我选择去嘈杂的菜市场和去随机浏览社交媒体 视频网站的帖子,我绝对会选择前者。互联网的变现逻辑是非常非常简单的,你看了,就能挣钱,当然了,游戏和电商是另外的内容,因此视频网站里面总有数不完的“美好”,就好像这个世界就只有你过得最惨,但是要记住,要是去展示大家真的生活,谁还会去看呢,毕竟,日子谁没过过呢?
还有的内容,属于“你不看就亏大发的那种”,只要你不堪这个视频,你就错过了变成富豪的机会,到时候哥们儿都变成了超级富豪,就你一个苦哈哈的那就很难受了。
是的朋友们,只要你看了这个视频,无论是你躺着看还是边吃外卖边看,你就能超过你天天勤奋学习的同学,立刻有你天天健身的哥们儿那样的身材,立刻就可以获取无穷的智慧,扫清一切的问题。你从不把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,并靠这种“我有苦劳”的幻觉来麻痹自己。
那只不过是个破几把视频,有几个人是靠看俩公众号,听人一顿吹逼就给人生问题解决的了。
当然了,自己有自省是可以查资料的,互联网上也不全是烂人,但是你要考虑有的东西它是不是你的救命稻草,有的东西不是你看了就有用的。
今天就想到这里 想喷人的时候就继续写

  • 标题: 逃离互联网-3
  • 作者: Rayleigh
  • 创建于 : 2025-07-31 19:07:05
  • 更新于 : 2025-07-31 15:20:49
  • 链接: https://rayleigh.life/2025/07/31/Blog/逃离互联网-3/
  • 版权声明: 本文章采用 CC BY-NC-SA 4.0 进行许可。
评论